学者观点

李强教授:给社会力量让出空间,不会影响政府权威

2013年07月01日03:55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如果说经济建设是为国家富强奠定物质基础的“做蛋糕”,那么社会建设就是“切蛋糕”,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社会建设目标要选择怎样的路径呢?记者就此采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教授。

记者:党的十八大把社会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为什么呢?

李强:如果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比作车轮,那么只有两者协调,车才能正常运转。经济建设往前走,必须有社会建设作保障,这是党的十八大突出强调社会建设的原因所在。

记者:加强社会建设,要特别强调公平正义,有观点认为这会影响社会发展的活力。

李强:和谐社会有两个要素特别重要:一个是法治,另一个是公平正义。这首先涉及两个概念,公正和均等。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承认不均等存在。没有必要非要拉平,公正不一定是均等,因为均等也可能不公正。所以,我们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既强调效率又强调公正。

实现分配的公正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初次分配,人们在市场上竞争,贡献多的人获得的份额大,贡献少的人获得的份额就小。但是,还要进行再次分配,即第二个环节,这就是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了,这时应给弱者帮助。一个社会通过这两个机制来完成两件任务:更多地促进高效率,更多地促进社会实现公正。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什么要把创新管理作为重点?创新的路径应该是怎样的?

李强:经过30多年改革,我们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构成要素变化非常大,医疗、养老、住房体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背景下,社会管理的组织和体系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要创新社会管理。从政府层面讲,做好社会管理,首先要摆对位置,分清哪些是政府必须做的,哪些可以交给社会。其实,绝大部分的服务都可以进入市场操作。同时,好的社会管理,必须是由千百万老百姓自己组织起来的管理。比如在食品安全领域,一些国家的生产者合作社值得我们借鉴。每一个生产者都参加到合作社中的“同业监管”,比其他监管厉害。如果广大群众参与进来,社会管理就很容易了。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