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经济学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备宽厚的社会科学理论素养、扎实的经济学思维与分析能力、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愿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方向注重社会科学领域的通识教育,除了培养学生宽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外,更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等其它社会科学的理论知识,注重不同学科的沟通和对话;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理论思维和实际分析能力,能运用恰当的经济学框架与模型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现象,提出逻辑一致的观点和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训练以及专业化的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社会情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经济学专业方向毕业的同学应能胜任经济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分析、领导决策以及创新实践工作。
二.基本要求
学习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写作课程以及国际交流环节,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和表达能力;
学习高等数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相关数理知识,具备较高的数理分析能力;
了解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接受经济学的专业训练,掌握经济理论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熟悉特定经济领域的事物,能独立提出创新性观点和决策建议。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本专业方向学制四年。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重点学习外语、计算机、高等数学、社会科学通识课程以及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第三学年重点学习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博弈论、计量经济学等方法性课程,也包括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特定经济领域的课程。
第四学年为个性化自主选修课程以及专业难度比较高的挑战性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除了课程学习外,学生需要参加社会实践、专业实践、暑期课程和毕业论文等实践和学术活动。
完成课程和培养环节要求后,经济学专业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主修专业培养总学分不少于161学分。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31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暑期课程和实践训练不少于15学分。
五.课程体系和学分分布
1.公共课程 ≥ 28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学分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学分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学分
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学分
(2) 体育 ≥4学分
体育第1-4学期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必修课必须在大三结束前完成。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由于身体原因导致无法完成已选体育课的可以酌情更改到适当的体育课程类型。学生参加国外(境)外交换,可以用国外(境)外的体育学习或训练成绩,申请相应学期的课程替代。
体育课在补退选阶段结束后不能退课。
详细规定请参考2016级学生手册。
(3) 外语课 ≥10学分
非外文专业学生英语课程要求8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共计10学分。
A.入学分级考试为1、2级的同学需在大二结束前修满8学分的公共英语和英语通识课程(每学期2学分),建议后续每学期继续选修1门外语课程,坚持外语学习不断线。
B.入学分级考试为3、4级的同学在大一结束前修满4学分的英语通识课程,其余4学分可以继续选修外文系开设的英语通识课程或英语专业课程,也可选择在第3-7学期的4个学期选修4门外文系认证的其他院系开设的外文授课课程。
外语实践是指学生在本科阶段自主参加的各类外语实践课程或活动,包括海外交流、海外实习、海外研修、用外语交流的各类校外实践,以及校内展开的实践性强的外语课程等。时长至少相当于两周(全时)。
设置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所有在校本科生(非外语专业,一外为英语)必修,不设学分。学生需在大三春季学期参加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可在大四春季学期参加第二次考试。学生参加经外文系认定的校外组织的英语考试,成绩达到要求者,可申请替代水平考试。
详细规定请参考《清华大学外语课程教学管理办法》
2.文理通识课程 ≥ 50学分
(1) 文化素质课程(文科类) ≥13学分
文化素质课程(文科类)包括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含新生研讨课)和一般文化素质教育课。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13学分,其中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为限选,至少8学分,要求其中必须有一门基础理工(STEM)认证课;一般文化素质课程为任选。每学期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目录(含基础理工(STEM)认证课)详见当学期选课手册。
(2)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 19学分
其中,数学课程学分≥14学分,皆属必修课程。其他自然科学课程为选修课程,可根据兴趣自主选修,但须≥5学分。
10431014 物理学概论 4学分
20510082 计算机网络 2学分
20510102 计算机语言 2学分
30510283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3学分
10450012 现代生物学导论 2学分
10420963 大学数学(1)(社科类) 3学分(必修)
10420973 大学数学(2)(社科类) 3学分(必修)
10420984 大学数学(3)(社科类) 4学分(必修)
10420994 大学数学(4)(社科类) 4学分(必修)
(3) 社会科学理论基础课程 ≥12学分
其中,经济学原理(上)和经济学原理(下)为必修课程。
40700273 政治学概论 3学分
新开课 经济学原理(上) 2学分
新开课 经济学原理(下) 2学分
30700283 社会学概论 3学分
40700283 心理学概论 3学分
30700743 科学社会史 3学分
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研读 3学分
(4)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 ≥ 6学分
其中,博弈论基础(英)为必修课程。
30700383 社会科学统计学入门 3学分
40700123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 3学分
30700753 心理学研究方法 3学分
30700193 博弈论基础(英) 3学分
30700783 社会科学方法论 3学分
3. 专业核心课程 ≥ 43学分
(1) 专业核心课程(必修) ≥25学分
40700723 政治经济学原理 3学分
30700693 中级微观经济学 3学分
40700283 中级宏观经济学 3学分
新开课 计量经济学(1) 2学分
新开课 计量经济学(2) 2学分
40700923 中级政治经济学 3学分
30700023 经济思想史 3学分
40700533 世界经济史 3学分
30700123 发展经济学 3学分
(2)专业核心课程(选修) ≥ 18学分
A.政治经济学课组
新开课 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 3学分
30700173 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 3学分
30700733 货币金融政治经济学导论 3学分
40700763 经济学方法论 3学分
B.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课组
40700702 中国经济史 2学分
40700683 中国经济专题 3学分
40700973 当代美国经济与政治 3学分
70612283 转型经济专题 3学分
C.宏观与经济发展课组
40700743 货币银行学 3学分
30700183 公共经济学 3学分
40700302 区域经济学 2学分
40510763 国际经济学 3学分
D.微观与产业经济课组
40701033 产业经济学 3学分
80700622 互联网经济学 2学分
60610202 幸福经济学 2学分
40511223 行为经济学 3学分
新开课 创新经济学
E.要素与金融课组
新开课 金融经济学 3学分
30511053 公司金融 3学分
40510973 劳动经济学 3学分
新开课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3学分
4.自主发展课程 ≥ 10学分
学术型 全校选修课程 9学分
管理型 全校选修课程 3学分
创新型 全校选修课程 3学分
5.暑期课程与实践 ≥ 15学分
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学分
30700592 社会实践 2学分
40700504 暑期外语训练 4学分
40700394 专业实习 4学分
研究训练(SRT等) 2学分
社会实践根据学校安排,可以自由组队参加。
专业实习由经济学专业的老师安排或学生自行联系,利用暑期进行,专业实习总共需要进行两次,每次实习后需完成一份实习报告。
暑期外语训练可通过参加外语培训、网上英文课程,国内外高校英文暑期课程来进行。
6.综合论文训练 ≥ 15学分
综合论文训练包括两部分,一是高年级学术研究训练(2学分);二是学位论文写作,或者通过4门挑战性课程学习来替代学位论文写作。
A.高年级学术研究训练
需要在第四学年上学期参加高年级学术研究训练课程,并完成2篇学期论文。
B.学位论文写作
论文的选题具有较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能够借助经济学理论和计量工具进行分析和检验,结论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学位论文需要在1-2位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题自由选择指导教师。为保证指导质量,同一个教师指导的本科生不能超过3人。
论文写作要尊重学术伦理,符合学术规范,字数一般要求在1万字左右。经过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提交申请学位。
C.挑战性课程
希望进一步夯实学术基础提升研究能力的同学,也可以选择不写学位论文,通过选修3门或以上的挑战性课程来替代。
挑战性课程应在如下范围选择:
80614403 经济增长理论 3学分
10510064 实分析 4学分
20510052 随机过程 2学分
10420884 多元微积分 4学分
70510113 高级微观经济学 3学分
70510283 高级宏观经济学 3学分
70510123 高级计量经济学 3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