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通知公告 更多…
【社会与金融系列讲座第五讲】张明: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社会轮动的视角

2019-05-24

2018年4月13日上午,社会与金融系列讲座第五讲在清华大学熊知行楼211会议室举行。主题为“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社会轮动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应邀作主讲,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副教授郑路主持。

张明研究员

张明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国内对于系统性风险的探讨和聚焦点。指出目前的对系统性风险的强调,实际上是对杠杆率的强调。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国民债务与GDP之比,包含政府和企业,原因是这一比值上升的速度过快。另外,相较于债务的整体水平,对债务结构的关注程度更高。

讲座用三个部门的概念,来刻画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第一个是私人部门,第二个是公共部门,第三个是对外部门。需要说明的是,银行由于其特点,兼具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两个特征。

讲座主要介绍了目前的系统性风险,是怎么在这三个部门分布和轮转的。这些风险的存在而没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切断这些风险的传导。

就部门分布而言,私人部门包含居民、和企业。其中的风险包含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和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过剩,这两部门通过股市和房市传递给居民。公共部门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主要的风险在于地方政府债务高企。银行通过影子银行(同业、通道)将资金流向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对外部门之前是长期是双顺差的状态,近期由于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摩擦等原因,产生了经常账户的逆差。

这些风险存在而没有爆发的原因,是因为这三个部门有一些稳定阀。对于私人部门,稳定阀是居民的高储蓄率,公共部门是中央政府的低债务水平,对外部门的稳定阀是高外汇储备。目前这些情况都有所变化,如随着人口老龄化等原因,产生了居民储蓄率下降,以及经常账户逆差会产生本币贬值压力,如果为了应对这种压力而采用加息政策,杠杆高的部门就可能产生偿还问题,对银行造成压力。如果地方债务和银行的风险需要中央政府兜底,事实上的全口径债务就会增加。

降低这些风险的措施,宏观层面是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增加汇率弹性,并降低通胀预期。具体的操作层面,可以采取银行坏账内部核销,地方债中的非公共物品产生的债务内部处理,通过广义的股权融资、大数据等方式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有效性等措施。

讲座最后,张明研究员就影子银行、汇率改革等问题与听众进行了交流。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