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通知公告 更多…
社会学系举办“纪念吴景超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2021-11-02

10月30日,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吴景超与中国社会学——纪念吴景超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熊知行楼举行,会议分为清华大学和歙县两个会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县委副书记兼统战部长刘文,广东协同创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景超先生之孙吴正喆,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玲霞,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周飞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吕文浩,中国传媒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邹千江,商务印书馆杭州、南京分馆总编辑白中林,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杜月等出席会议。会议由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王天夫教授主持。

王天夫首先在开场致辞中回顾了清华大学社会学学科的悠久历史和吴景超先生卓越的学术贡献。他表示,纪念吴景超先生学术研讨会,是迈向清华社会学百年庆典的第一场。无论是在清华求学,还是任教期间,吴景超先生都涉猎广泛,在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都有开创性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推动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刘文在致辞中介绍了吴景超家乡歙县绝美的山水和厚重的人文传统,“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崇文重教之风,孕育了像吴景超先生这样一批有着浓厚家国情怀并且学术湛深的大先生、大学者。他表示将加大对吴景超先生故居的修缮和保护力度,组织力量挖掘整理吴景超先生的人物事迹、历史故事,举办专题纪念活动。歙县热切地期盼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将歙县作为实践基地,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

吴正喆在致辞中从家风角度追述了吴景超先生对后辈的影响。他表示,吴景超治学之严谨、学者之担当、为人之刚正,至今仍是吴家做人、做事的尺度法则。吴景超先生离世多年之后,能够在精神传承、学术价值上继续有所贡献,是生命价值在更高层面上的延续。

吴华强从同乡后辈的角度回顾了吴景超先生的求学和任教经历。他回忆,自己也有幸和吴先生一样,从歙县的小山村考入清华读书,再从清华远赴美国求学,毕业后回到母校清华任教,这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传承。而吴景超先生敢于直面真问题、研究真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的学术志趣和学术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张玲霞从清华校园刊物的考证追踪出发,回顾了吴景超先生在清华求学的点滴。在清华求学的七年间,吴景超先生在清华校园文坛非常活跃,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歌、写文学评论,创作了大量韵律优美、见解独到、乐观向上的作品,被称为清华园的“太史公”。

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回顾了吴景超先生的生平,并对他学术思想的各个方面作了更为纵深性的讨论,以此纪念吴景超先生杰出的才华和贡献。周飞舟、吕文浩、邹千江、白中林分别就“民国时期的社区研究与社会学的田野调查”“吴景超社会学研究中的历史方法”“吴景超的系统方法论及经济社会发展道路擘画”“从中西学术交流视角阅读吴景超”等方面进行了主题发言,回顾了吴景超先生从社区研究法到历史研究法,从都市社会学到经济人口思想等各方面的学术成就,这些宏富的著作、前瞻性的思想展现了吴景超先生从中国问题出发、从实求知,不断推动社会学中国化的学术自觉。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杜月以“边缘人——吴景超城市化理论的原型”为题作主题发言。她以“边缘人”视角串联起吴景超先生的不同文本并提出,吴先生对于政治和经济的思考始终会回到人这个本质问题上来进行讨论,并始终关注中国人人格如何获得成长和发展这一问题。清华大学社会学系2018级博士生李正新以“吴景超与中国社会学早期的传播路径”为题,从学科史的角展现了吴景超先生在中国社会学早期学科建设和传播发展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及对今天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启示。

20211102-吴景超研讨会-社科学院-会议现场.jpeg

清华大学会场现场

百年文脉,薪火绵延。社会学系将在迈向百年历史的征程中,进一步挖掘、传承清华社会学的优良传统,推动中国社会学学科取得更大的发展。

供稿:社会学系

撰稿:王沛然 李正新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