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清华会讲学术工作坊“中德区域经济对话:实践与展望”举行。本次活动由清华会讲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旨在促进中德两国在政治人文交流、宏观经济形势、经贸关系、民航业发展、通讯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及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深入对话与合作。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德国汉堡赫尔穆特·施密特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以及中国东方航空、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中国欧盟商会等中德双方学界智库专家与活跃在中德经贸领域的中德企业界代表共50余人参与了研讨。
开幕式由清华会讲副秘书长陆洋主持,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史志钦、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漆海霞做开场致辞。对话分为“中德政治与人文对话:增进互信”“中德经贸对话: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两个主题。
中德专家研讨会现场对话交流
“中德政治与人文对话:增进互信”主题对话中,中国人民大学孟虹讨论了俄乌战争后中德关系的变化,聚焦战争与和平、竞争与合作,以及风险与机遇三大主题。荷兰格罗宁根大学Frank Gaenssmantel讨论了中德及中欧在互信问题上的挑战,强调应避免过度情绪化反应,在应对乌克兰危机时应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北京外国语大学李文红指出,中德学术合作是两国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应建立对称的合作关系,设立明确的战略目标,同时增加民间团体参与。
“中德经贸对话: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主题对话中,德国作家、记者、纪录片制作人Frank Sieren讨论了中德汽车行业的合作与发展。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北京首席代表Dr.Peter Merker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分享中德合作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北京外国语大学寇蔻指出,全球化已进入新阶段。中国市场规模和完备产业链能够为中德合作提供机会。中国东航企业文化部华北区域经理韩菡介绍了中国东航在中欧及中德区域经济发展和绿色低碳措施方面的实践。中欧医疗健康产业专家Volker Müller建议德国企业拓展在中国及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以应对行业挑战。对外经贸大学史世伟聚焦区域发展与产业集聚的重要性,指出中国在学习德国的同时,应注重市场导向和专业化管理,借鉴德国的创新集群经验,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增强沟通与理解将是推动中德合作的关键。
研讨会专家合影
“会讲”之制,缘起春秋,盛于南宋,是中国古代学术探讨的典范,此次清华会讲学术工作坊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德两国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也为双方进一步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撰稿:姜术容、韩伟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