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孟天广:文理交叉驱动“计算社会科学”

9月17日,2021年清华大学文科工作会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在下午的教师代表发言环节中,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孟天广以“文理交叉驱动’计算社会科学‘”为题作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

作为青年老师,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向大家汇报我的一些思考和想法。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文理交叉驱动“计算社会科学”,主要聚焦我自己近年来参与比较多的工作,谈谈交叉学科建设。

为什么社会科学现阶段要发展交叉学科?尤其是结合文理交叉特色驱动社会科学新的演变,实际上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判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孕育着新社会科学,这是因为下列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伟大的社会实践通常孕育着社会科学新思想的迭代。英国崛起、美国崛起、苏联崛起都产生了社会科学的新思想,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验为社会科学思想创新提供了实践土壤。

第二,科技革新驱动着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转换。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塑造了社会科学的实证传统,驱动着社会科学从统一走向细分,近年来以数字和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则带来科学研究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研究范式,社会科学也再次从细分迈向交叉融合。

第三,国际大变局下中国崛起必然要求社会科学新话语体系。伴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以及中国崛起的历史命题,提出观察、解释和分析中国崛起的新话语体系是中国社会科学的重大使命,是国际社会理解、认同和学习中国经验、中国模式的必备前提。

第四,新发展阶段国家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培育复合型新社科人才。从人才培养实践来看,社会各界日益需要既具备社会科学知识,又具备数字智能素养的人才。

在此背景下,清华社会科学未来发展的学科布局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基础社会科学,其任务是在新时代为社会科学经典问题提供新思想、新话语,譬如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二是应用社会科学,譬如经管、公管、法学、新闻传播,为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价值、新动力;三是清华具备比较优势的新兴交叉学科,旨在面向数字智能时代形成新理论、新范式,譬如已经具有一定基础的计算社会科学、数字治理等。

计算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时代的新兴交叉学科,社会科学在数字时代的新发展。近10年来,全球范围内来自计算科学、社会科学、数据科学、数学与统计领域的诸多学者敏锐地感知到学科交叉所萌生的知识生产机遇,诸多国际顶尖大学也纷纷建立相关研究机构,如哈佛大学Gary King领衔的IQSS、芝加哥大学James Evans主持的Knowledge Lab、斯坦福大学的IRSS、美国东北大学的Lazer Lab等。

经过长期探索,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计算社会科学并非简单的学科交叉,不只是传统上理解的用计算方法研究社会问题,实际上代表着数字时代乃至未来智能时代,社会科学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基本问题的深刻转型。首先是本体论,人类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产生了不同既往的新研究对象如数字社会、人机交互社会,这要求我们对新现象的本质特征、组织构造和运行机理提供基础概念和分析框架;其次是方法论,也就是将大数据方法、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应用于社会科学知识生产,譬如数据驱动范式;再次是认识论,这需要我们对诸多新生社会经济现象,如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治理、算法治理提供解释和预测的新概念、新理论。

2009年,美国新英格兰地区15位来自物理学、数学等自然科学和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学者在《科学》杂志刊文提出计算社会科学(CSS)的学科构想,认为计算社会科学有三个任务:如何融合社会行为和计算系统构建社会计算体系;如何利用计算技术帮助人们进行沟通与协作;如何利用计算技术研究社会运行的规律与发展趋势。此后《自然》、《科学》设置常态化CSS专栏,推进新领域的知识积累。据不完全统计,两刊迄今已发表了45篇相关论文。

清华在国内最早开启计算社会科学研究,社科学院、法学院、公管学院、经管学院等诸多文科院系出于学术自觉推进本学科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的交叉融合。事实上,计算社会科学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科学问题,譬如数据和算法治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数字经济与社会的理论模型与运行机制、国家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原理、规律与路径等,这些新的科学问题关系到数字社会的基本问题。计算社会科学也推进着研究范式转型,譬如数据密集型范式、计算智能型范式和“人-机-物”混合研究范式等新兴研究范式的拓展,进而形成对理解与解释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治理等经济社会重大转型提供原创性理论与知识体系。

以我所服务的社会科学学院为例。2014年,社科学院几位教授就对大数据与社会科学的融合产生了学术兴趣,自发性地组建了大数据社会科学研究小组。经过两年的探索,学院决定建设计算社会科学平台,成为国内首个CSS研究机构,这个平台的定位是给全校师生提供社会科学研究的公共品,包括海量数据资源和算法、算力等技术支撑。2018年6月,社科学院联合软件学院、法学院建设校级科研条件平台,依托计算社会科学平台发挥学科交叉、数据共享、计算协作、人才培养的功能。现阶段我们已经聚焦计算社会科学搭建了两个科研服务平台,面向全校师生提供免费服务:一是数据平台,已经汇聚了15种大数据资源,包括社会数据、政务数据和经济数据等;二是计算平台,为清华学子提供在线教学和编程服务。

诸多基础社会科学和应用社会科学都自发性地形成了计算社会科学的多个交叉方向,譬如数字治理、数字经济、计算法学、计算政治学、计算社会学、计算传播学等。而在计算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中,清华依托文理交叉优势、学科门类齐全、科研成效突出已经形成了学科引领地位。2018年,我们联合国内32所顶尖高校发起成立中国计算社会科学联盟,清华担任秘书长单位,现阶段已经形成了“全国计算社会科学高端论坛”年会制度并举办三届,今年将在浙江大学举办第四届年会。同时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国际顶尖高校建立密切合作形成计算社会科学国际网络,已经举办了两届计算社会科学国际大会,今年校庆期间在线举办的第二届计算社会科学国际大会吸引了全球10多万人关注,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和社会影响。为了在国际学术界积极发出中国声音,2020年创办了国内首个计算社会科学英文期刊Journal of Social Computing,已经进入IEEE索引,目前正在筹划创办《计算社会科学评论》中文杂志。

依托学科发展和科研平台建设,学校陆续启动了若干计算社会科学人才培养项目。首先,面向清华学子搭建计算社会科学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教学平台、在线课程和在线编程工作坊,培养文理交叉复合型人才。其次,依托社科类院系与软件学院、计算机系的长期合作,大数据分析能力提升项目已经累计培养了2500多名学生,开发25门相关课程。再次,面向全球范围开办清华大学大数据社会科学讲习班,2014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8届,累计培养了1200多名青年学者,获得国内外学界广泛认可。

作为新兴交叉学科,计算社会科学不仅蕴含着诸多重大理论问题,更支撑着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国家战略需求。近年来,清华诸多社科类院系形成了“自觉”,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开展交叉融合形成“共振”效应,在基础社会科学、应用社会科学等几乎所有学科领域均形成了代表性团队,承担了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大量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在国内外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成果,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数字法治领域形成了若干服务国家战略的示范应用,成为引领文理交叉的学术基地。

可以说,计算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发展生动地体现了经由学科“自下而上”与学校“自上而下”两种学术自觉驱动学科创新的清华路径。在各学科自觉探索“计算+”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统筹建设公共平台,为全校推进文理交叉提供算法、数据、算力等科研基础设施,搭建实验教学平台支撑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而打造学科创新平台和决策支撑平台引领学科建设。

计算社会科学是数字和智能时代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清华社会科学实现学科引领、迈入国际顶尖的关键战略。可以说,计算社会科学是全球范围内的新鲜事物,东西方学界同步探索,清华具备文理交叉的独特优势,因此也具备在新时代创新社会科学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范式的学术担当。基于全校不同学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文理交叉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优势条件,在国内居于引领地位,积极介入国际学术共同体建设并发出中国声音。

最后尝试着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强学校统筹,在校级层面培育“多学科汇聚、文理交叉”的校级计算社会科学研究平台,更加系统性地统筹不同学科自下而上的学术自觉;二是高度重视文理交叉、加快推进计算社会科学交叉学科建设;三是依托清华学科交叉基础先行先试,率先培养计算社会科学复合型人才;四是打破学科壁垒,构建知识生产新模式,推广师资队伍双聘、兼聘体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敬请指正。谢谢!

来源:清华文科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