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伍珍:秉承“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热爱

1月6日上午,值此岁末年初、辞旧迎新之际,清华大学在主楼接待厅举行2022年学校工作交流会,共同回顾过去、分享喜悦,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校领导陈旭、邱勇、王希勤、王光谦、杨斌、过勇、郑力、彭刚,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史宗恺、吉俊民、王岩等出席会议。副校长曾嵘主持会议。交流会上,社科学院副教授伍珍作为代表发言,交流分享了过去一年工作学习的收获体会和对未来工作的期许。以下是她的发言:

伍珍(上排右二)交流发言


在清华大学2022年学校工作交流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亲爱的各位同学:

上午好!我是来自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的伍珍,很荣幸在此分享我的一些体会。在学校工作的这6年时间以来,打动我的事情有很多。今天我想特别分享我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理解和期望。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不仅要顺利完成从在导师指导下做研究,到成为努力开拓创新的独立研究者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完成从“学生”“教师”的身份蜕变。“教师”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在教授每一门课的过程中,在指导学生攻关每一个研究课题中,我都在反复思考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在学校开展的多个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看到大家也在热切地讨论人才培养方面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不够、部分学生学术志趣不够强、学习动力不足、主动性不够、投入不足等等。我们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我很振奋地看到学校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很高兴看到校人才工作会议上发布的《清华大学2030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等一系列中长期战略规划;很欣喜地看到在最新印发的《清华大学2022年工作要点(草案)》中,把持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本博贯通培养工作,优化课程体系,推进高水平课程建设等列为工作要点。而这,也正是我们心理学系正在大刀阔斧、全方位进行的教学改革创新工作。

自从我今年11月份担任心理学系副主任、主管本科教学工作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全系师生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生培养体系。总体来说,改革方案包括:

(1)大力推进基础理论讲授课和小班专题研讨课的紧密结合,通过有针对性的、有挑战性的批判性阅读、深度思考和批判性写作训练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通过“以项目驱动学习”、“做中学”等方式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

(3)通过导师一对一的学术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和学术研究水平。

从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创新思维,到掌握研究方法技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到促进学术研究水平、实现本博贯通培养。我们的教改力求优化课程体系,课与课之间功能清晰、层层递进;尤其是力求做到“少而精,小而美”,每一位教师精心打磨一门课,聚焦如何让学生获取最深厚的基础训练和核心的专业素养,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具有国际领导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这一目标。我们计划从2022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我们的教改方案。希望领导和同事们多提宝贵意见,也希望学校各级部门多多支持和帮助。

1931年12月2日,梅贻琦前辈在就职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但是,我认为这不全面,大学之大,不仅在大师,更在培养的大学生!工作时间越长,我对“教师”这一词的含义,体会得越深,那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超越自己的学生,培养能够为国家为民族顶天立地的学生!正因为这个信念,作为教师,我也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未来我会继续秉承“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热爱,勇于承担作为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谢谢大家!


伍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