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两会之声】蔡继明:有效推进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协调发展

当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的主旋律。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原主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蔡继明在近日接受团结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理性的分析和建议。

蔡继明认为,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必须协调好与传统生产力发展的关系。他进一步阐释说,因为承载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都是高度数字化和自动化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随着新兴技术和数据要素大规模进入相关生产领域,新质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替代将降低中低端劳动力要素在生产要素组合中的重要性,可能会造成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少就业、无就业甚至负就业增长。

“而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现有3亿农民工,今后还将逐年增加,他们大都只能从事相对简单的劳动,过分强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导致更多的资源向吸纳就业人口相对较少的产业转移,从而增加社会就业的压力。”蔡继明强调,保持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协调发展,使传统生产力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提质增效,实现蜕变,才能在提高全民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为高质量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有效推进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协调发展,蔡继明建议统筹协调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与新兴未来产业培育,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和发扬传统优势产业长期积淀的发展经验,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加快实现传统生产力螺旋式上升。另一方面,要着力于培育和壮大新兴未来产业的规模体系,引领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转型,引领制造业向柔性制造、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转型,引领服务业向高端品牌服务、个性化服务转型,实现新质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接续发力。

“创新对新质生产力起主导作用,可以说,新质生产力正是诞生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之中。”蔡继明认为应统筹协调工程化技术创新与重大科技创新。一方面,要发挥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我国应用创新的既有优势,维持和拓展我国工程化应用技术创新具有的全球领先优势,将应用技术优势扩大到广泛业务中,做大做强做优新型产品市场。另一方面,需加紧突破重大颠覆性科技创新,发力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在焦点领域加快追赶步伐,推动新质生产力、现实生产力落地生根。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劳动者队伍的革新才能推动生产力的飞跃,如果说,数字经济时代更加召唤数字素养,则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加召唤智能劳动者。”蔡继明说。他建议统筹协调传统劳动者素养提升与智能劳动者队伍壮大。一方面,要引导传统劳动者的素养提升,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恒心,特别要关注保障农民工等弱势劳动者权益,避免出现少就业、无就业、负就业情形;另一方面,加速培养智能劳动者等新型劳动者队伍,加大全社会劳动者的数字素养普及力度,完善面向灵活就业等新型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新质生产力飞跃预备好现代产业工人力量。

“通过产业层面、技术层面、人才层面的协调机制构建,推动传统生产力存量调整优化与新质生产力增量壮大支撑的统筹协调,努力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平衡发展,共生共建更创新、更包容、更公平的生产关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持续动能。”蔡继明表示。


来源:团结报3-5

蔡继明: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原主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所教授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