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王勇:算力共享与算力市场培育——基于需求侧的算力资源配置研究

近日,社科学院王勇教授与博士生傅芳宁、博士后陆树檀发表在期刊《财经问题研究》的论文《算力共享与算力市场培育——基于需求侧的算力资源配置研究》,被《新华文摘》2025年第16期全文转载。

当前中国算力资源的分配与利用却面临显著的结构性失衡,数据中心快速扩张,但利用率偏低,造成了经济损失和能源浪费。为了解决算力供需矛盾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亟须构建以需求侧为核心的算力共享基础设施。

该文从共享经济视角分析了算力共享的内涵与特征。算力共享源自算力资源本身的供需特征与属性,是一种涵盖租赁、交易、共享和开放等多种形式的共享经济模式。其主要特征包括使用权经济、平台经济模式和社区化协作。在当前算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培育算力共享能够有效应对短期算力供给受限、引导合理投资、优化算力资源配置和促进算力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然而,与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面临的挑战类似,算力共享也存在用户信任的建立面临困难、平台制度性建设有待完善和算力资源定价问题复杂问题。为此,该文构建了一个算力共享生态形成的三阶段演进机制:一是初始社区阶段,将分散的算力资源整合并满足小范围需求;二是平台搭建阶段,借助数字平台突破传统市场的地理界限,拓展算力供给与需求的匹配范围;三是生态形成阶段,通过更加成熟的市场机制和跨区域调度,逐步打造统一的算力共享大市场。

该文从前瞻性布局算力集群、完善算力交易平台建设和实施针对性算力补贴政策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培育路径:一是通过多维度政策支持体系促进算力资源跨区域共享;二是推动交易市场化,规范化租赁服务,建立现代监管体系;三是通过引入透明的补贴机制稳定市场价格,制定相应的长期产业扶持和金融创新计划。

该文可能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本文基于共享经济理论框架,提出了涵盖“初始社群构建—平台搭建—统一大市场”三阶段算力共享演进机制,拓展了共享经济的适用边界;二是本文提出了解决算力资源供需不均衡的市场化路径,对构建自主可控的算力产业生态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