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社科·导学故事 | 刘涛雄:优良的学风是清华的核心资产之一

2020-10-23

刘涛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经济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从教25年。

刘老师1995年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2000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日本东北大学、中央大学客座副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访问学者,美国经济学会会员。曾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等。

作为一位本科开始就一直待在这个院子里的清华人,刘老师曾这样总结个人和清华的关系:“可以说,从精神,到实际每天的生活和工作,都完全跟清华融为一体了。”


卓越情怀

刘老师自17岁从湖北咸宁考入清华大学,在本科的时候学习的是汽车工程专业,硕士转向了经济管理,而博士时又读了公共管理,最后在社科学院成为了一名老师。对于学习方向的转移、人生轨迹的确定,刘老师谈到,在他的学生时代,刚好是国家经济改革开放关键的几年,那时许多清华学子,正是响应着国家的需要,思考着社会的问题,从而决定自己未来的学习或工作方向。

刘老师为“社会科学与研究生生涯”的20级新生做党课报告时这样和学生说:中国正在经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社会变迁,这为中国社会科学从世界学术的边缘走向中心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清华学子,要立大志,致力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国家与社会面临的关键问题。

刘老师对自己的研究生说,“不要仅仅把学经济学当成赚钱找工作的工具,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和更远大的目标。要少一些浮躁,多几分专注。” 工作数年、经历了社会磨砺后,当年的学生逐渐体会到刘老师当时的良苦用心,清华学子确实不应该仅仅满足于眼前得失,要上大舞台,立大志。

硕士论文答辩现场


以德育人

刘老师认为,学风是清华的标志,优良的学风是清华的核心资产之一。他认为,优良的学风不仅包括做事的态度认真和严谨,也与个人人品和未来发展紧密相连,因此在学术学风建设方面,我们需要与时继进。在信息时代,每个人的学生从小到大的经历都被全景式、数字化地记录下来,我们在个人学术学风方面更应该严于律己,从道德信誉的高度重视学风问题,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术学风习惯。

多年以来,刘老师每年坚持旁听至少两门校内其他老师的课程。他提到,尽管几十年前与现在的学术方式存在差异,但两个时代的学术学风的根本内涵是一样的,都紧紧扎根在“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八个字上。维护清华的优良学风是每一位清华的学子共同的责任和担当,需要每个时期的清华人代代传承。

除了新生党课之外,刘老师经常会参与学院里的“社世有声”午餐会,和同学们一起边吃饭边聊天,探讨一些关于学术学风、社会科学、研究生生活等方面的话题,如师长,似亲友,往往带给学生很多启发。

刘老师在“社世有声”午餐会上以“社会情怀与学术学风”为题与同学们交流


亦师亦友

刘老师在学术上以严谨科学的态度,站在前沿视角,最大程度给予学生指引和帮助。刘老师的学生这么评价:每次和老师聊过之后,心里总会有这样的惊叹:“哇,老师知道这么多。”同时,刘老师对学生很有耐心,因人施教,给予每个人做研究的选择自由。

在生活里,刘老师也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像朋友一样吃饭聊天。疫情期间的线上组会按时召开,刘老师会关心学生们的生活状况。课题小组的任务有了阶段性的成果,刘老师也会请客吃饭犒劳大家。亦师亦友,大概是师生关系的最佳形容。

19年毕业季,刘老师按照惯例请大家小聚,不仅有毕业的学生,还有一些已经毕业的,刘老师一句话,大家就从四面八方赶回来,聊一聊近况,话一话家常,“每次回师门就像回家一样,安心踏实。”刘老师已经毕业的学生说。

2019年刘老师师门聚餐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