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做一个有理想、敢担当的人 | 教师代表赵可金在2022年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2022-06-24

6月24日,在2022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毕业典礼上,社科学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赵可金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以“做一个有理想、敢担当的人”为题,祝福并勉励全体毕业生顶天立地、鹏程万里。

做一个有理想、敢担当的人

赵可金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家长:

大家好!

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因为四十七年前的今天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但是,在我看来,今天更重要的事情是我的学生们毕业了。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着自己的学生学成毕业。感谢学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在一个特别的日子里作为教师代表发言。社科学院有70多名教师,我实在无法代表所有老师,只有代表我自己,和大家说三句最想说的话。

第一句话,祝贺各位同学学成毕业!

各位同学!讲老实话,当学生是很不容易的,承受着诸多压力,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竞争的压力,情感的压力,经济的压力,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想见和无法想见的压力。尤其是在人才成堆的清华大学,大家的压力更大。顶着如此众多的压力,你们负重前行,能够走到今天熬出头,你们每个人都是成功者,都应该得到鲜花和掌声。

回首过去的日日夜夜,我们每个人都不禁感叹唏嘘。这几年我们活得很不容易,经历了一件件大事难事,涉过了一道道激流险滩。我们一起经历了2019年建国七十周年的激情与豪迈,一起走过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惊心动魄,一起跨越了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的光荣与梦想,一起感受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酣畅淋漓。我依稀记得四年前的开学典礼,你们很多人还是青涩的懵懂少年,在校园里东张西望,顾盼留连,一看就是大一新生。自从入学后,你们走过了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一点点成长。大一有梦想,大二有点忙,大三开始慌,大四去远方。作为老师,我们陪伴着大家,一路走来,见证了大家的成长,也体验着大家的快乐,你们不仅升级了自己的智慧线,也抬高了自己的发际线,我们看到你们的眼神更坚毅,你们的举止更成熟,你们的信念更坚定。这一切,我们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发自内心地为大家的进步和成长而高兴!

相逢是一种缘分,相知是一种福分。人生没有多少个三五年,让我们彼此记住对方,把美好的回忆永久珍藏。说起来,毕业季是有一点伤感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离别时。每年到这个时候,校园里都会笼罩一种离别的伤感,炎热的天气烘托着潮湿的心,毕业的快乐伴随着离别的凄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痛并快乐着,所有快乐和痛都源自对清华这个园子所持有的真挚情感,因为我们知道,今生今世自己的生命都已与清华千古相随,难舍难分了,随着离开她越久,情感的记忆也会越浓,量子纠缠,生死相依。

因此,我建议大家利用离校前的最后一点时光,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走一走,看一看,让情感的潮水肆意地奔涌,让思忆的河流奔腾不息。最后一次早起,再一次去操场体会一下晨跑的疯狂;最后一次自习,再一次去教室感受一下知识的殿堂;最后一次漫步,一定要勇敢地约起暗恋多年而没有来得及表达的姑娘;最后一次晚餐,一定要集体相会在日夜出入的食堂。要知道,无论是荷塘的月色,还是紫荆的灯光,无论是大礼堂的优雅,还是情人坡的徜徉,一切的一切,多年以后都会令你魂牵梦绕、心驰神往。感受当下,记忆绵长,百年的清华承载着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成长,因为我们的根在清华,我们的梦在远方。

第二句话,感谢各位同学一路相伴!

各位同学!老师和学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学生,就不会有老师,感谢你们让我们做了真正意义的先生。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我经常说,清华的学生是中华民族的人才宝库,我们清华老师是中华民族人才宝库的守卫者,守卫好你们,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因为守卫好你们,就守卫好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教学相长,学生和老师永远是休戚与共的整体。多年以来,我们一起前行,与时俱进。我们传道授业解惑,你们问道传承求索,我们在教授你们本事的同时,也从你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很多。如今大家毕业了,我们也该回家歇业了。与你们一起走来,我们不仅一直徜徉在知识和思想碰撞的快乐中,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着所有其他行业同行们都羡慕不已的地方,那就是永远不会有审美疲劳!你们一个个地从当年那一群懵懂少年、青涩少女摇身一变成为吸引无数眼球的俊男靓女,令人羡慕。看到你们一个个雄姿英发走上时代的舞台,成就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辉煌,我们也一个个微笑着走下历史的讲台,感受着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

第三句话,祝愿各位同学鹏程万里!

各位同学,毕业是学业的休止符,也是事业的发令枪。过了今天,你们就是事业征程中的战士,一路前行,风雨无阻。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对大家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为老师,临别之际,真的有几句话叮嘱再三。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定义清华精神。事实上,关于清华精神,大家了解得不少了,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关于社科学院的精神,彭凯平院长说的很好,社会情怀、科学精神。但是,就我个人的理解,清华人最重要的精神,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挺直腰板,努力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敢担当的人。

做一个真正的人,必然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我一直相信,理想是人生最好的磨石,只有在理想的磨石上不断砥砺的人,他的生命才会放射出异彩,生命的异彩不在于你某一天突然获得了全世界的喝彩,而在于和你接触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普通的人、平凡的人,在和你共事之后,都会在内心里深深告诉自己:这是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有理想的人,不一定要数一数二,但一定要独一无二;不一定要追求卓越,但一定要自我超越;不一定要视金钱如粪土,但一定要见利思义、义利兼顾;不一定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一定要划出红线,坚守底线;不一定要做到对所有人好,但一定不能对女孩子不好。这些都是每一个清华人都应该做到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个真正的人的重要品质。明代大儒王阳明说,天地虽大,唯有一念向善,人皆可成圣贤。我相信,在座各位同学,只要始终善念在心,仗剑天涯,不管走到哪里,不管从事什么事业,都一定会披荆斩棘、无往而不胜!

有梦想,才会有力量。清华人都是一些有理想的人,清华人的理想决不是个人蝇营狗苟的小我理想,而是肩负使命、大道天下的大我理想,是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侠义情怀,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君子品格,是一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一种大我理想。金庸先生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马克思说,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自己的自由!孔子说,人不敬我,是我无才;我不敬人,是我无德;人不容我,是我无能;我不容人,是我无量;人不助我,是我无为;我不助人,是我无善!我们的梦想在蓝天,但我们的根系在集体。只有找到集体,才能找到我们智慧的发力点,才能找到我们实现梦想的加速器。因此,同学们毕业后,一定要尽快融入一个新的集体,在集体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做一个心底坦荡、行侠仗义的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个肩负使命、胸怀天下的清华人,都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个脚踏实地的追梦人。

做一个真正的人,也必须是一个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负责任、敢担当的人。孟子云,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忍辱负重、不怕吃亏的大丈夫。大家毕业后,一定要学会忍辱负重,要知道很多机会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在苦难中见光明。长期以来,很多人都问为什么清华成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我认为清华人都是一些特别能吃苦,特别肯吃亏的人。在清华,每个人都很聪明,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如果要耍小聪明,恐怕没有人是清华人的对手。但是,清华人要的不是成天纠结于小我的小聪小明,而是日夜执着于大我的大智大慧。无论面对什么事,都要负责任、敢担当。无论是国家有难、单位有事,还是他人有忧、路人有求,都要有一副笑脸相对、伸手关怀的热心肠,都需要有一副面对困难勇挑重担,无怨无悔的热心肠。

清华人都是有热心肠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清华人都要争取做一个让领导信任的人,让同事放心的人,让所有人都觉得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人。我在清华工作十三年来,看到了很多同学之所以取得成功,真正的原因都是心里没有放自己,而是放着国家、放着社会、放着他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有清华人都在为抗击疫情忙碌着,我见证了无数老师为了适应在线教学而重新备课,无数的教职工守卫抗疫第一线而甘愿撇家舍业。我们学院的刘涛雄老师,疫情暴发后在学校一住就是两个多礼拜,冲锋在前,忘我工作。王小云老师、曹静老师等,几乎每一天都工作到夜里十二点。国难思良将,平凡见真知。只要国家有难,集体有事,清华人都会选择挺身而出,做一个迎着困难而上的逆行者,这就是清华人的热心肠,也是清华人的精神支柱。清华人要做中华民族的脊梁,做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达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高尚境界!因此,真正的清华人都不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将自己融汇在大我集体中的一份子。只有把心打开,才能装得下整个世界,只有放弃小我,才能成就大我。从当年在大漠中隐姓埋名的两弹一星元勋到当下在疫情防控战线上奔波忙碌的平凡身影,清华人传承着英雄的基因,传递着大我的情怀。我们要向英雄致敬,就要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大地上,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顶天立地的人。

亲爱的同学们!过了今天,你们就改变了身份,从清华的学生转变为清华的校友。作为老师,我们舍不得你们,你们陪伴着我们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我们早已经心脉相通、荣辱与共。我们会在园子里一直看着你们,看着你们在各自岗位上意气风发,捷报频传,看着你们在事业上蒸蒸日上,一往无前。我们也在园子里一直期待着你们常回来看看,无论是衣锦还乡,还是浪子回头,在老师眼里都是我们一个也不能少的一份子,都是我们的至爱亲人、兄弟姐妹。作为老师,我们的身体可能会慢慢老去,但作为朋友,我们的友情一定会愈久愈醇、万古长青!

再一次祝贺各位毕业生毕业快乐,祝愿大家一生平安!谢谢大家!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