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君子文化研究中心首批开放课题结题评审会在清华大学明斋321举行。清华大学校党委原副书记、文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胡显章,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主编、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高昌,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李明磊应邀担任评审专家。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党委书记、君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孟天广教授在线上发表致辞,习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监陈平出席课题结题会并讲话。评审会由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君子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肖红缨主持。

孟天广简要回顾了君子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和特色亮点活动,介绍了首批开放课题立项研究的背景、意义、宗旨和目标,肯定了中心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效。他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君子文化的意蕴内涵和当代价值,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思想体系、助力人才培养、现代企业治理、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中心团队聚焦君子文化的核心精髓,探索君子文化对于高校治理和企业发展的战略、策略和方法。
陈平对五个课题的立项、研究成果和结论发现给予充分肯定,并结合习酒企业发展和实践创新需求,对课题进一步研究提出期许,希望课题进一步聚焦习酒的企业管理、品牌塑造和文化建设实际情况,探索提出更加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和实践路径。
在结题报告环节,五位课题负责人依次汇报了他们承担的课题研究的情况和主要成果。李红军副教授聚焦公司领导的君子行为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从经济学的视角探讨君子精神对企业领导品质塑造和企业创新的驱动作用;徐志浩副教授从经济史和档案学的视角梳理了从西南联大精神到当代实践的意蕴内涵,结合习酒的企业文化和实践创新探索近代“君子”意蕴变迁对现代企业家精神的启示。刘天华讲师从美育的视角探讨君子精神文化对企业品牌塑造和价值转化的实践路径,付桂生讲师从戏剧艺术视角出发,分析了君子文化与企业文化共融、中国戏剧“君子”形象对企业文化构建的启示;符杰助理研究员则聚焦企业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君子文化践行提出了君子文化助力企业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的策略和路径。五项课题角度各异,方法多元,集中展示了君子文化研究中心在跨学科研究上的积极探索。
随后,评审专家组对课题成果进行了精彩点评,一致认为首批研究成果思路清晰,方法多元,视角多维,拓展了多学科视角研究君子文化当代价值的视域,促进君子文化精髓与现代企业之间的无缝衔接,具备良好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高昌对五个课题的结题报告进行详细深入点评,指出研究回归中华古老智慧,重新展示了“君子”人格的管理魅力和创新范式的重要性,对课题研究提出进一步改进升华的建议。李明磊结合清华精神的诠释和践行对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进行点评,提出进一步丰富课题研究的建设性意见。
胡显章对课题研究进行高屋建瓴的点评和总结,充分肯定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成效进展,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和人文经济学发展的时代需求,从民族复兴、文化强国和哲学自觉的高度对课题研究提出更高要求和期许,强调以系统思维和多元视角发掘君子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

此次会议的顺利举行为君子文化研究中心的首批研究成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后续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心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君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丰富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供稿:肖红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