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 | 社科学院举办课程思政主题研讨会

2022-09-26

9月22月,社科学院课程思政主题研讨会在甲所第三会议室举行,教学副院长孟天广主持会议。社科学院30余位教师参加会议。

刘涛雄发言

社科学院党委书记刘涛雄在致辞中表示,课程思政是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是教学实践中的应有之义。社科学院担任着培养公共服务人才的重任,尤其应该重视课程思政工作,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他提出,希望老师们要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做研究型的课程思政;做好和思政课程的协调衔接,做到两个渠道相互促进;课程思政要特别注意针对当下学生的特点。

杨帆发言

教务处副处长杨帆在主题演讲中指出,立德树人是清华一直秉持的教育传统,也是当下课程思政的重要目标,学校的人才培养始终与服务国家建设紧密相连。课程思政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需要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要求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重视专业学识的启发,也要激发学生的家国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个人事业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由于课程思政的隐性特征,需要老师们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正确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努力实现优质课程与思政课程相融合,达成“课程好+思政巧”的教学目标。

四位来自教学一线的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课程思政经验。

靳卫萍发言

社科学院经济所副教授靳卫萍分享了自己在讲授《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这门课程时,如何将学生三观的塑造和发展,融入到了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之中。她表示,通过注重慢变量、理解学生、通识作业、强调历史、总体性的视角、温故知新、逻辑训练等教学技巧,可以做到与学生拉进距离,真正理解学生,并导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宏观上理解当下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化。

顾涛发言

人文学院副教授顾涛结合在《孔子和鲁迅》与《史记研读》两门课程的教学经历,谈论了自己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他认为,课程思政要避免机械地在“课程”上加一些“思政”色彩,课程思政不是在课程中灌输和宣传思想政治内容。课程思政的建设应当基于一门好课,一门自己和学生都满意的课。而这两方面都离不开老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开展多种方式备课、增强与学生的课内课外互动、设置高挑战度的课程环节、老师间的相互听课建议等有助于实现课程思政的理想效果。

伍珍发言

社科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伍珍,以系教学主管的身份分享了心理学系在课程思想方面的积极举措:一是建立了以学生认知规律发展为指导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二是构造了启思、致真、修远三大板块,优化了课程设置;三是让最合适的教师上学生最需要的精品课。同时,她以《发展心理学》任课教师的身份分享了对于课程思政的体会,着重展示了在“基础课+进阶课+前沿课”三位一体的授课模式中,如何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的热爱,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和他人,鼓励学生自强不息,发挥潜能,终身学习。她说,课程思政“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曹柳星发言

写作中心主任曹柳星作“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实现通识写作课课程思政”的主题发言。她表示,“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是通识必修课《写作与沟通》课程的特色教学理念。课程思政、不同领域的研讨话题、通识写作之间具有紧密的交叉关系。课程构建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通过“主题式”情境搭建、“小班制”课程教学、“全过程深度浸润”与学生档案袋建设等环节,实现了学生思维的提升、视野的开阔。

孟天广主持会议

研讨会现场

与会老师们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和教学体会,就如何理解课程思政、怎样进行课程思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