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通知公告 更多…
清华社科90年,社科人的奉献与作为

2016-12-02

——记社科学院社科5党支部、党课小组

“讲奉献、有作为”主题学习活动

11月17日下午,在清华大学三教3109教室,社会科学学院社科5党支部与党课学习小组联合开展了“讲奉献,有作为”的主题党课学习活动。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李颍老师与同学分享交流对于“讲奉献、有作为”的理解。

本次活动由社科5党支部主办,邀请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李颍老师与同学交流对于“讲奉献、有作为”的理解。社科学院党建辅导员李曌,社科5班辅导员王盼、郑文然,社科5党支部及党课小组超过40位同学参与了这次活动。

在该次活动中,李颍老师主要涉及了几大问题:第一,如何理解“讲奉献,有作为”;第二,“讲奉献、有作为”与“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高度契合”;三,如何践行“讲奉献”做到“有作为”。

活动一开始,李颍老师先向大家重点解释了“两学一做”教育内容,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也提出并强调了“四讲四有”的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标准。其中“讲政治、有信念”作为基础和前提;“讲规矩、有纪律”作为刚性约束;“讲道德、有品行”作为道德情操培养的有效途径;“讲奉献、有作为”作为最终落脚点,这四部分共同组成了新时期党员所需要践行的目标和准则。李颍老师指出,大家作为清华学子,是全社会最优秀的青年代表,应该要充分结合自身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讨论清楚如何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并且努力实践之。

明确了该活动背景知识后,李颍老师开始解析今天的主题---“讲奉献,有作为”,她将主题解构成两个部分,一为贡献,而为作为。她结合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章党规中涉及“奉献和作为”的相关条例,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的“讲奉献,有作为”相关内容,帮助同学们准确把握“讲奉献、有作为”的深刻内涵。在此处,李颍老师介绍了张思德的故事: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在他的追悼会上,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高度赞扬其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随后老师又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习总书记的讲话也无疑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老师所给出的这些例子,都是讲奉献有作为的生动体现,让同学们对于这个原本有些抽象的概念有了更加具体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随后,李颍老师指出:建校以来,清华的广大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秉持“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奋进在一流大学建设的征程上,为党和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书写了隽美的篇章,而且“讲奉献、有作为”与“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也是高度契合的。清华人的讲奉献具有着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他们愿意奉献一生,并始终把这种奉献最为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回顾历史,我们有韦杰三、王达成、施滉等烈士们为民族独立前赴后继,做出了生命奉献;有朱镕基总理于195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30周年之际,在校刊《人民清华》上,发表了题为“离开了党的思想领导就将一事无成”的文章,以自己在学习与工作中的体会,感谢党组织对自己的教育和培养,表示要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人民“贡献出我的全部智慧和精力”,做出了思想上的贡献;也有清华从地下党到正式的党组织成立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学校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批有一批共产党员毕业离校后艰苦奋斗在祖国建设的最前线,做出了组织上的贡献。清华人在讲奉献的同时,也从未忘记要身体力行,做到真正有作为。李颍老师提到,清华人往往从专业作为出发,将自我作为与社会作为有机地统一起来。在这里,她向同学们介绍了社科学院的阎学通老师在清华大学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暨表彰先进大会上的发言,他的“用一生去践行优秀党员的标准”掷地有声又令人动容,他提出的四点共产党员标准---“爱国情怀、淡泊名利、实事求是,热爱本职工作”将清华精神和奉献作为完美地融合。

讲座的最后部分,李颍老师结合新时期清华大学学生共产党员行为规范对同学们提出了倡导和呼吁,即要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做新时期“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不仅要强化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同时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攻坚克难,以实干精神肩负起历史担当;更要自觉加强学习,从现在做起,努力成才加快创新发展。因为清华的爱国奉献不仅在精神层面,更在一代代清华人的实干之中。

活动结束前,两位同学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李颍老师分别给出了详细的解答。李忱迪同学就清华北大的学风差异提出了疑问,她认为清华向来注重“做得好”,而北大往往能够“总结得好”。她很希望听到李颍老师对于两种不同学风矛盾的理解。李颍老师给出了她的答案,她认为清华一直重视实干,默默无闻埋头做事的风格是清华在近百年的时间内沉淀下来的,这是我们需要继续坚持和发扬的。在新形势下,清华正在注重改善宣传沟通的方式,培养和加强清华学子的表达能力,我们也比以前更加注重表达自己,善于展现自己的优点和成就。之后,孙子涵同学提问:“提倡清华大学生去边远地区支教,是不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李颍老师的回答令人深省,她认为清华学生有爱国奉献的传统,也一直具有担当精神,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就是清华人的选择;即便是大家都能做的事,清华的学生也表现出追求卓越的精神,干的更好,同时这也是我们讲奉献的表现。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