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通知公告 更多…
心理学系博士生胡传鹏获清华大学第22届研究生学术新秀奖

2019-01-17

5月26日,清华大学第22届研究生学术新秀分享会暨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主楼后厅举行。本次分享会以《学术无界》为主题,来自20个院系的20名学术新秀提名奖获得者分享了他们的科研成长故事。自1996年至2017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术新秀”评选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22届。共220人获得此项殊荣。研究生学术新秀代表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术水平,是在校研究生能够获得的校级最高学术荣誉。心理学系博士生胡传鹏获得清华大学第二十二届“学术新秀”的荣誉称号。

胡传鹏,男,2012年进入心理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系主任彭凯平教授。

胡传鹏同学读博期间,怀着见贤思齐之心,积极与校内外的同行进行交流。他组织了两届京津地位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博士生学术沙龙,加强了年轻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同时,他自己的研究也与国际同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例如,在研究人们对自己的面孔是如何加工的这一问题时,他敏锐地发现,自我面孔所激活的大脑结构不同时当时国际主流观点中关于自我特异的脑区。为了验证这种区别,他在导师的指导下,与美国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邸新博士和德国Research Center Jülich的研究者Simon B. Eickhoff教授合作,学习使用神经成像元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两类自我信息——身体自我和心理自我——加工的神经基础的异同,他们的结果发现心理自我的神经基础与主流观点相同,位于大脑的皮质中线结构,而身体自我的神经基础则在大脑外侧的神经结构,更有趣的是,身体自我和心理自我还存在共同的神经基础。这一发现拓展了关于自我信息加工神经机制的观点,非常顺利地被神经科学权威杂志《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SCI, IF > 8)接受。

胡传鹏同学热爱心理学,希望能够使用更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希望国内的心理学研究能够成从跟跑到领跑。自2011年起,国际心理学界由于实验重复失败、数据造假等事件之后,出现了“可重复危机”。在这种背景之下,国际心理学界开始变革心理学研究的标准,开始慢慢走向公开、透明和可重复的研究实践。为了推动国内同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跟进,胡传鹏与实验室同门一起撰写了介绍心理学研究中可重复问题的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尤其是对“重复危机”出现之后的方法革新进行详细的说明。此举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关注,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为了进一步与国内同行就这一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他联合实验室同门和校外专家,在心理学大会上举办《加强心理学研究可重复性》的工作坊。同时,他还在网络上撰写博客,分享关于可重复性问题的最新进展和实用知识,以希望能够为国内同行提供有用的信息。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