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通知公告 更多…
人文与社会大类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举行

2019-08-21

8月15日下午,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大类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在大礼堂举行。社科学院院长彭凯平,党委书记刘涛雄,副书记李颍、戎珂;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孙明君,副书记兼外文系党总支书记张文霞、副书记解峰,外文系主任颜海平;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副院长杭敏,新生班主任、学生工作组组长、辅导员、本科教学和学生事务相关人员及部分新生亲友等参加典礼。开学典礼由人文与社会大类培养首席教授、社科学院党委书记刘涛雄主持。

刘涛雄主持开学典礼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孙明君在致辞中向新生们表示欢迎,强调作为清华人的自豪与骄傲——清华拥有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才学人品兼具的优秀人才,并重点介绍了学院的师资情况和人文学科的特点。他指出,很多人在选择专业时,总是纠结“有用”与“无用”,并且通常把文、史、哲当作“无用”的学科。“然则无用之用亦明矣”,研读文史的学者,拥有两个世界——古代世界和现在的世界。人文学科的学者因为没有利害关系,故而能从容旁观古人的举止,净化灵魂。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属于“为往圣继绝学”的大事业。

孙明君致辞

社科学院院长彭凯平首先介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历史,以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史。并介绍了社科学院的师资情况和社科学院的两大平台:计算社会科学与实验社会科学。他指出,社会科学的主要功能包括六个方面:解决社会危机、增加人类幸福、了解人类行为、掌握社会发展规律、设计社会政策、传播社会文明,对同学们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最后,彭老师引用了《NBICS宣言》,指出人类最前沿的科学领域的五大科学是纳米技术、信息科学、生物和生命科学、认知和神经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学习社会科学有着光明的前途。

彭凯平致辞

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在展示了新生报到照片,从教育思路、教育和研究特色、教育成果、毕业生去向四个方面介绍了新闻学院的总体情况,并着重介绍了新闻学院在全球视野与中国情怀两方面对学生的培养。 提出了“新闻与传播孕育创新型人才”的观点。

陈昌凤致辞

外文系主任颜海平以英文做开场白,向同学们表示欢迎。她指出,清华外文系,要做出清华对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大变局中如何绵延、传承的回应。介绍了外文系教学体系改革和学科群建设的情况,强调清华的外文不仅是一种技能型的工具,更是实现跨文化沟通的载体。在清华学习外文,对母语的自觉和理解与强化和提升外文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她还提出期许,希望同学们在人生枯荣沉浮的时空里,都能强韧生活、主动创新、坚持学习。“清华筚路褴褛,诸君意气如虹。”阐述世界以叙述中国,以叙述中国影响世界,是这一辈学生们的历史命运。

颜海平致辞

教师代表、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新闻9班主任杭敏在发言中主要从个人生命轨迹和祖国轨迹的联系出发,指出9字班新生在大学的每一年都有要事、喜事发生。2019年是他们的入学年份,也是恰逢共和国70周年的生日;2020年中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2021年将是清华建校110周年;2022年将是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之年;2023年则将是这一届新生的毕业之年。她就此对新生提出三点建议:饱读博览,勇于思考;心存远志,脚踏实地;珍惜光阴,不负青春。最后杭老师表示,希望和同学们一道见证清华园里四年的精彩。

杭敏发言

辅导员代表、社会科学学院9字班学生刘充发言说:“园子足够大,每个人都都可以定义自己的优秀。”他用幽默而不失文采的语言,向新生们提三点“小目标”:一是用心学习,赴知识一面之约;二是开心生活,给热爱一个拥抱;三是走心交友,与集体一起成长。希望新生们能够怀揣着“毕业时成为清华最优秀的人”的理想,鞭策自己不断前行。最后希望新生们:心有暖阳、不忘担当,纵使他日饮冰,一腔孤勇、热血难凉!

刘充发言

新生代表、人文学院新生张萌在发言中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因为在过去的日子里踏实地追寻,而最终来到了清华。同时介绍了自己的专业志趣——于她而言,文字已经成为了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新生代表她谈到能来到清华学习是一种荣耀也是责任,定不负所托,在这个“离梦最近的地方”,同大家一道扬帆远航,鹏程万里。

张萌发言

典礼结束后,还举行了人文与社会大类新生亲友见面交流会,为新生亲友答疑解惑。

开学典礼现场

2019级人文与社会大类有新生337人,其中大陆学生226人,香港学生6人,澳门1人,国际学生104人;国际学生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阿根廷、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共有男生102人,女生235人,其中最小年龄未满17周岁,2002年生。

(刘建伟供稿)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