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伟,河北秦皇岛人,清华大学社科学院2016届硕士毕业生。毕业后选调至河北省委组织部工作。曾任社科学院学生会主席、2013级带班辅导员等职务。曾获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一二九”优秀辅导员等荣誉。
社科七年,锚定人生方向
从18岁走入清华园,到25岁离开校园踏上工作岗位,可以说人生中最美好的七年青春时光,张国伟都是在社科学院度过的。他坦言,作为一名文科生,可能都有着“兼济苍生”的书生意气,而在社科学院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专业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找到并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努力方向。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几乎每个暑假,张国伟都会利用学院和系所老师提供的机会参加社会调查和实践,从白沟工厂调研劳工生活状况和劳资关系,到甘肃武威大靖镇的群体上访问题研究,再到北京市郊县挂职锻炼,这些丰富的实践经历不光锻炼了他的学术研究和田野调查能力,更让他在复杂社会的广阔天地中看到了社会科学的价值所在。张国伟说:“随着对专业学习的愈加深入,我越来越感到,自己人生的舞台应该在基层、在公共部门,要真真正正用自己的所学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他还谈到,彭凯平院长所说的“永蕴社会情怀,长继科学精神”,社会学系的众位老师们所说的“力求客观,但绝不冷漠”,这些谆谆教诲始终刻印在心中,并在七年本科、研究生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自己、激励着自己,让他不断坚定毕业后投身基层公共服务部门的决心。
张国伟还谈到,在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生工作锻炼对于他而言也是一段十分难忘的回忆。从大一开始,张国伟就活跃在学院学生会、团委等社会工作岗位上,研究生在读期间,他还连续三年担任2013级本科生的带班辅导员。学生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需要很强的并行处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张国伟就深切地感受到,在学校“双肩挑”工作锻炼的经历对毕业之后尽快适应工作真是特别有助益,极大地增加了自己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他由衷感慨道:“清华留给我的宝贵经历,是我一生都值得去细细品味的财富。同样也是社科学院的氛围和提供的机会,帮助我完成了人生中最大的选择。感谢社科学院的老师们,清华因为你们而成为我心中永远的家园。”
扎根基层,体悟担当实干
2017年3月份开始,张国伟被派驻到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金家井乡黄土岭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张国伟坦承,基层工作很难,也很有意思,只有真正扑下身子,才能体会到“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虽然已经硕士研究生毕业,但是到了基层、到了农村、到了扶贫工作的最前线,还是深刻感受到自己只是一名小学生,一切都得从头学起。其中最直接的冲击是让他深感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修路、种树、盖房、引资、兴业、移风易俗·····丰富多彩的工作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结合实际综合运用,每一项工作都得落实落地、见利见效。张国伟也打趣道,基层工作就好比“做科研”,要拿出在学校备战“考试周”的劲头,将硬骨头、难课题一个个攻克。
(大雪天到老乡家走访)
张国伟谈到,基层工作对他最大的挑战要数基层群众工作。特别是今年的扶贫任务主要以“易地搬迁”为主,群众中的矛盾问题比较突出,可以说做不好群众工作就没有办法推进开发建设工作。如何进得了老百姓的家门,坐得下来,谈得下去,这些都是学问。为了锻炼群众工作能力,领导曾安排张国伟牵头去拆除两处违章棚房,在谈判的过程中,张国伟一方面跟他们讲政策法规,另一方面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困难。经过一个多礼拜的软磨硬泡,最终通过谈判艰难地完成了这项工作。事后其中一户家庭告诉张国伟,说能够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问题,让他们很感动。这件事让张国伟感受到,在基层做群众工作,既要讲法律政策,更要讲人情温暖,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秩序,一样都不能少,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张国伟说:“在基层的工作也许琐碎而困难,但是基层能够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工作也是有巨大意义的。要像煮饺子一般,先能够沉下去,能够虚心向最基层的干部群众学习;然后要争取浮起来,肚子里要有货,能够以自身之所学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能腹中空空,只会表面功夫。”
(扶贫村村民代表送锦旗)
不忘初心,无悔奋斗前行
谈到对社科学院同学们的寄语,张国伟略显羞涩,他说,自己尚处在人生事业的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要成长,但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守自己的初心,在选定的人生道路上坚定前行。他最近正在读清华学长李强写作的《乡村八记》一书,想用温总理对本书的一段批语来与诸位共勉:“青年要对社会有责任感,需要有对国家深刻的了解和对人民深深的爱,如果没有这两条,责任感是没有基础的。”他说,到基层工作就是能够去真切体会我们的国家,真正爱上我们的人民的契机,而我们会在这体悟与关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心中如一盏明灯点亮,照耀前进的方向,无悔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