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终身学习

通知公告 更多…
(第四期)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初级基础班招生简章

2022-06-30

一.项目背景

1、政策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高度,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十四五”规划纲要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第一节就明确“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不管是个体的心理疏导、心理疗愈(包括心理问题的预防、矫治以及康复),还是宏观层面社会心态的调节和引导,都涉及到整个社会系统,需要在多个层面上联动实现。加强社会心理服务,探索建立有效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不仅是为统筹推进防疫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现实依据和心理资源,也是科学贯彻落实“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重要体现。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需要一大批有理论基础有实操技术的人才,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就是培育社会心理服务专业人才的首选。

2、社会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方面,心理行为异常和常见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多,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险因素。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心理疏导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服务和管理能力严重滞后。当前出现的不理性甚至极端的人际冲突、攻击行为、群体事件、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与人们不健康的心态有关。加强社会心理服务迫在眉睫。

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为配合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学院专门研读国家政策、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专业标准。集合了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相关院校等多领域的专家共同打造、设计社会心理服务教学体系、师资培养方案等,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提供科学、系统的专业保障,努力把“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培训认证项目,打造成精品课程和梯次人才的培训平台。

3、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二.项目简介

1、什么是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

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而培养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教育的复合型人才。

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是运用各种心理学的理论及方法,对个人、家庭、团体或组织提供服务的专业指导人员。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丰富的知识理论,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能够为各类人群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宣教、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协助和实施各类社会心理文化活动的复合型专门心理服务人才,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2、“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课程证书

三.课程特色

v 国内首批高校专业认证: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项目是经清华大学终身教育处立项的继续教育认证项目,是国内高校首批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专业人才认证培养的院校之一。

v 高校联合共创精品课程:满足社会心理服务的多层次需求

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认证项目是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进行策划、设计和实施,联合社会学系、心理学系、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以及北大、北师大等高校领域内知名专家共创研发,全新打造“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培训体系。

课程分为“初级基础班、中级实践班、认证班”三阶。

v 育训结合,分层递进

将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在学习、体验、实训、督导过程中循序渐进,在培训深度和难度上螺旋式推进,促进学以致用,分层分级提升能力素质。

v 引领创新,规范发展

坚持专业引领,积极推进培训内容和形式创新,围绕社会心理工作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探索开发符合实际需要的培训方案,引领促进社会心理人才培训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

v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按规定的课程和学时为依据,采取线上授课、专题研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并充分发挥各类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v 体验式教学,参观见学

重视体验式教学,按照培训目标,结合培训内容,进行体验式教学安排和设计,如认证班时组织参观“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脑智科学实验室”;或适时组织社会心理工作者到各社区社会心理服务站(中心)等场所参观见学,丰富感性认知,促进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四.课程目标

通过参加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初级基础班培训,使受训人员掌握以下内容:

(一)了解社会心理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在伦理规范的指导下开展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二)了解心理学基础理论相关知识,如社会工作理论、普通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

(三)了解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科普宣教相关的知识,掌握基本的宣教方式方法,帮助群众获取专业精神心理服务资源;

(四)了解社会心理服务实操技能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在重大公共事件中协助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开展基础工作支持。

五.职业前景

v 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

当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专业人才队伍严重缺乏。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项目以打造“有政策解读水平、有理论基础、有实操技术”的综合服务型人才为培训理念,为社会各界培育社会心理服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是社会工作、心理健康、社会治理等各项社会服务中的首选。

v 国家政策支持,热门职业岗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服务和社会心理服务。 2021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各部门各行业心理服务,需结合行业特点,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提供心理健康或社会工作服务。试点地区依托基层综治中心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心理咨询室,建成率达80%以上。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共有3236个社区和3888个行政村,按照《北京市2021-2022年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建设方案》要求,需要培训心理服务专业人员5000多人,新建心理服务社会组织300家以上,才能达到心理服务覆盖要求。

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就是培育社会心理服务专业人才的首选,通过本课程系统学习,学员将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社会心理服务、心理疏导、心理干预、心理健康科教宣教、心理援助等手段,获得科学性、专业性、实操性于一体的社会心理服务专业的理论与技能。成为打造和构筑社会心理防线,有效维护社会稳定的新型职业。

v 受训对象涉及领域广泛

在公共卫生和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中,对不同类型个人、群体及社会机构提供科普宣教、心理健康管理、情绪疏导、心理辅导、社会心态管理、心理危机管理、社会心理服务管理的积极心理服务的工作岗位。如高校心理教师、教育工作者、心理专业学生、心理咨询师、医务人员、社会团体、慈善福利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社会综合治理、司法公安监管与服务、社会组织、社工服务、社区服务人员等均适合参加。

六.主办院系

v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主办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具有独特的学术优势,学科专业涉及社会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学院的师资力量强大,聚集了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并形成了“古今贯通、中西融会、文理渗透、综合创新”的学术范式。

v 专业研究中心,助力学科发展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研读国家政策、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专业标准。集合了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及相关职业院校等多领域专家共同打造、设计社会心理服务教学体系、培养方案等,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提供科学、系统的专业保障。

七.课程设置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课程分为三阶:初级基础班、中级实践班、认证班。初级基础班,主要培养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基础服务人才。

初级基础班课程设52学时,课程四大模块:政策解读模块、伦理与法规模块、社会工作与心理学基础理论模块、社会心理服务实操与技能模块。

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学时

政策解读模块

社会心理服务与积极心态建设

4

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相关政策解读

4

伦理与法规模块

社会心理服务的伦理与规范

4

社会工作与心理学基础理论模块

社会工作理论

4

普通心理学

8

积极心理学

8

社会心理服务实操与技能模块

常见异常心理问题识别

4

心理健康服务的理论与实践(个体辅导)

4

心理健康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团体辅导)

4

结业考核

考前辅导和测试

4

远程在线考试

4

课程总数:9 总学时数:52

备注:如遇课程或授课师资变动,社科学院有权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以实际安排为准,不少于52学时。

八.师资专家(初、中、认证三阶部分师资)

v 首席责任教授

彭凯平

现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H--Lab)联合主席。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IPPA)以及国际积极教育联盟(lPEN)中国理事,并担任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2009年至今)。曾连续两年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国际幸福日"纪念大会上作报告。

至今已发表450多篇学术期刊论文,出版图书《心理测验:原理与实践》、《文化心理学(英文教科书)》、《跨文化沟通》、《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孩子的品格》等中英文著作12部,多次获得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奖项。

研究领域: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

v 其他教授团队(按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

陈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理事,灾害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农村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及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社会福利专业委员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工作师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干事,北京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顾问。任民政部“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社会福利标准化委员会”顾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级项目专家、儿童工作智库“儿童与福利和社会环境”组召集人。

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灾害与农村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等。

樊富珉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院院长;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注册督导师;中国科协全国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专长: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危机干预;生涯发展辅导与职场心理咨询;生命教育与自杀预防;心理咨询师教育;积极心理学及应用等。

李虹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工作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健康心理学、决策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测量学。

李焰

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教授;北师大心理学学士、硕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健康心理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内布拉斯加大学访问学者。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内实战派心理咨询专家。

研究领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企业家压力管理、心理咨询与治疗。接受过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叙事治疗等多个理论流派的专业训练。

刘丹

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博士毕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督导师(D-06-42)。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与家庭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家庭治疗学组常务副组长。德国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副主席。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心理研究所访问学者。香港大学家庭研究院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青少年心理咨询,婚姻与家庭治疗。

刘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家庭治疗学组委 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 婚姻与家庭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咨询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伦理组);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首批注册督导师(D-06-043);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认证督导师(XXD-2020-051)。

牟文婷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独立研究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 精神科系, 焦虑障碍治疗与研究中心(CTSA)心理医生、临床督导师、博士后研究员;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心理系,临床心理学博士。

执业资格:美国执照临床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

临床专长:强迫症、广泛性焦虑、社交焦虑、惊恐障碍、特殊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各类焦虑问题。

研究领域:焦虑抑郁、考试焦虑、短程心理干预、心理咨询信息化短程、循证心理干预。

倪子君

清华大学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中心管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心理学系博士,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曾任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编导,《健康人》心理版主编。清华大学MBA积极心理学课程授课者,成功引进、出版、翻译《幸福的方法》、《幸福超越完美》、《幸福手册》、《过你想过的生活》等畅销书。

钱静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英国华威大学心理学专业博士,德国马普研究所(Max Plank Institute) 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常任导师,心理学系伦理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天性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认知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专长:行为经济学,判断与决策模型,社会与认知,数学模型模拟认知机制,认知心理学,心理物理测量。

孙沛

清华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独立研究员( Principle Investigator);Frontiers in Psychology, 编委会委员( Associate Editor);Brain Informatics, 编委会委员(Associate Editor)。

研究领域:心理测量、知觉与注意、多动症、成瘾行为、决策、功能磁共振成像。

苏彦捷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美国心理科学学会(APS)会士。现任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青春期教育”项目专家组组长。

研究领域:心理能力的发生发展、心理理论、共情的毕生发展、亲社会行为、执行功能;灵长类社会行为、动物认知。

童敏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项目主要负责人、全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专家、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福建省民政厅和厦门市湖里区社会工作专业督导。长期从事社会工作实务和相关研究。

研究领域:包括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健康照顾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化和本土化以及中国文化与社会工作。

特别说明:根据学员结构或授课老师情况,课程内容可能有部分调整,授课教师如遇调整,以实际安排的为准;也可根据各单位社会心理服务需求定制课程。

九.招生对象及申请条件

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初级基础班,旨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中所需要的基础服务人才。

v 招生对象:

Ø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相关从业人员;

Ø 慈善福利机构、社会团体等机构从业人员;

Ø 社工、医院卫生防疫、企业管理人员、教师、心理咨询师;

Ø 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卫生、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及以上在校学生;

Ø 已经在其他机构参加过相关学习且获得相应资格,需要再次进修提升自我的人员;

Ø 对心理学感兴趣,有意从事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人员等;

Ø 热爱学习,具有正能量、积极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士;

Ø 有志于了解和推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应用相关人士。

v 报名条件:

Ø 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5年;

Ø 本科或研究生以上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3年;

Ø 有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的择优给予入学资格。

注: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如需报名,应当符合中组发〔2014〕18号文之规定。

十.报名申请及审核

课程委员会将对申请者提供的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择优给予入学资格,报名流程如下::

1.登录网页或扫二维码进行注册报名http://wenjuan.tsinghua.edu.cn/s/z2Aza2/

2.收到报名信息,进入初步审核阶段,工作人员将以邮件形式通知您初审结果;

3.初步审核通过,进入资格审核阶段,按照要求提供资格审核资料并等待结果(部分人员将有可能被要求进入远程面试阶段,具体由项目审核专家组决定);

4.资格审核通过,进入费用缴纳阶段,按照指定方式完成汇款并备注发票信息;

5.费用缴纳完成,请将带有汇款人姓名及汇款时间的凭证或汇款底单扫描电邮至:dinglu@tsinghua.edu.cn

6.收到汇款凭证,工作人员将按照教学安排为您发放开课通知。。

注:所有通知皆通过邮件形式发送,请确保报名时填写有效邮箱地址

十一.授课及结业

(一)授课方式:

授课方式:线上授课

上课平台:黄河雨课堂、腾讯会议

注:本培训项目最低开班人数要求80人,报名人数未达到最低开班人数,将取消或延期举办该项目。

(二)上课时间:

教学安排:初级基础班共计安排52学时的学习,包含上课、实习、实习报告提交、考试

上课时间:待定(详细安排将于招生工作全面结束后发布)

名额有限,预报从速。

(三)结业形式

初级班:基础理论学习与考试、实习报告提交、伦理审核。其中基础理论考试、实习报告必须全部通过,且通过伦理审核者,方能考核通过。全部考核通过者,可获得“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初级基础班”学习证书。

备注:如果当期考核有不通过者,可以补考一次(仅限考试不通过者且只有一次补考机会)。伦理审核不通过者没有补考机会。

(四)结业考试

1.基础知识考试

主要考核学员对课程内容以及教材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题型为选择题和主观题,由清华大学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项目组专家出题,统一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总分 100 分,必须达到 60 分才能通过。

2、实习

完成实习工作,实践应用社会心理服务的知识和技术,在实习中投入不少于20小时的总时间。实习可以独自完成,也可小组完成,小组成员必须每人都完成所有要求。

3、报告提交

要求写明以下内容:一是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的学习与本职工作(或个人兴趣)的结合点及拟研究的主要课题内容;二是实习报告:实习目的、实习环境(地点、单位、涉及人群等)、实习方法和过程、实习结果、实习意义和讨论、后续工作计划、实习涉及的伦理问题、并提交实习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相关材料。

实习报告要求:初级学员提交2000-5000字。

4、伦理审核

清华大学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的学员,必须在学习、实习和认证之后的实践工作中,始终遵守《清华大学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伦理守则》。在学员申请认证证书时,伦理考量一票否决。

(五)学习证书

初级班学员在完成学习内容并考核合格,符合条件的将由清华大学终身教育处颁发:“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初级基础班”学习证书。加盖“清华大学继续教育证书专用章”“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公章,证书号可登录网站查询,网址

http://thtm.tsinghua.edu.cn。

十二.培训费用

v 培训费:5800元/人。

v 优惠政策:同一单位3人及以上团队报名,培训费可享95折优惠。

v 转银行账户:采用银行汇款方式,将培训费用汇至清华大学账户,由学校为学员开具《中央非税收入统一票据》。汇款信息如下:

账户名称:清华大学

账户:0200004509089131550

开户行名称:工行北京分行海淀西区支行

汇款用途:2225610268+学员姓名。

v 费用包括:课程研发费、授课费、论文答辩费、证书制作费等。。

v 不包括:团队拓展费、参考教材费,培训期间的食宿、交通费及班级活动费等。

十三.报名方式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项目组

报名地址:清华大学明斋113室

报名电话:010-62798093 18610713702

报名邮箱:dinglu@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与认证网】查询项目请登录:http://thtm.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咨询投诉电话】 400-818-0909

l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保留对课程信息(包括价格、日期、地点、课程安排、师资及其他细节等)进行调整的权力。

本文只介绍初级基础班相关招生信息,中级实践班及认证班招生将在初级基础班结束后开始。


记载芳华 留下你的青春记忆

魂牵梦萦 成为你的精神家园

与同窗一起欢笑

与好友一起成长

这里便是你的清华园

百年芳华 期而得遇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