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传承清华精神 迎接崭新篇章” (一):三院遗址

2020-11-25

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和建校11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传承“一二·九”爱国运动精神,展现清华110年来的奋进姿态,社世远航联队依托“记述与传承”口述历史项目组,围绕“传承清华精神 迎接崭新篇章”的主题,以清华大学的标志性纪念地、建筑物为载体,发挥社科讲师的优势,通过宣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清华大学校史,拍摄110秒系列视频,坚定研究生爱党爱国爱校的精神信念。

三院是清华精神一座厚重的丰碑。它见证了清华第一个中共党支部的成立,见证了轰轰烈烈的“一二九”爱国运动,见证了清华人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追求真理、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无数豪情壮志在这里迸发,无数慷慨诗篇在这里写就……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

三院对清华有着极其特殊的含义。作为校园内最早兴建的建筑物之一,三院于1912年建成,与清华学堂、同方部等都属同期。初建时三院共四排,其中第一排为中等科的教室,后改为大学教室,二至四排为宿舍及食堂。抗战期间三院遭敌寇破坏严重,无法修理,于修复校舍时被拆除。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建设图书馆和逸夫馆,第一排也予拆除。

三院改办大学以后,无数名人大师都曾于此任教。文、法学院的诸多大学者,如冯友兰、朱自清、陈寅恪、闻一多、陈岱孙等,都曾在这里授课。无数校友也在三院留下了学习生活的宝贵回忆。1934年毕业于清华外文系的季羡林先生回忆,当时清华的选课非常自由,自己曾在三院上过许多门选修课和旁听课,比如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和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收益匪浅。

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的萧昌杰先生回忆自己在三院的课余生活时谈起,当下课铃响起,距离晚饭尚有一个半小时。萧先生便与同伴来到笙歌嘹亮的京剧社排练场,师从城里聘来的京剧教员,学习名家名剧。“器识为先,文艺其从”,三院见证了一代代清华学子致知穷理、闻道日肥的美好时光。


红色起点,战斗堡垒

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潮流已渗入清华,启迪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也开始在进步学生中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一向沉静闭塞的清华园沸腾起来,无数学生前赴后继地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3月,清华举行孙中山逝世周年纪念会,共产党人李大钊、陈毅等来校演讲。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的发生也擦亮了同学们的眼睛。1926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三院成立了清华的第一个支部。当时有党员三人,书记为在图书馆工作的职员王达成,另有留美预备部学生雷从敏、大学部学生朱莽。之后党组织在清华不断壮大,一直积极发挥着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另外据吴承明、李寿慈等人的回忆,三院还见证了轰轰烈烈的“一二九”爱国运动。师生们在三院与军警们巧妙周旋,掩护同志。无数豪情壮志在这里迸发,无数慷慨诗篇在这里写就。


镌刻历史,遐思缅怀

2016年,正值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零五周年和清华党组织建立九十年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际,清华大学校史编委会委员、原校史研究室主任田芊教授在档案馆校史馆联合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上,两次提出建议学校“在三院旧址上设一个清华党组织建立的纪念物,以告示不要忘记清华党组织早期的光荣历史、保持特色,继续发扬清华的革命传统,不断进取。”

著名建筑学家、图书馆逸夫馆和李文正馆的设计者关肇邺院士指导了纪念物设计。他两次实地勘察选址,提出了纪念物的基本设计思想,并组织建筑学院王青春、程晓喜副教授等组成设计小组。在设计、雕塑以至运输、安装过程中,设计师王青春副教授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三院遗址·清华第一个中共支部诞生地”纪念物设立在图书馆逸夫馆东南门和西南门之间的草坪内,该处恰为原三院正门所在位置。纪念物选用红砂岩石雕成,造型为中国的经幢形式融合西方的方尖碑形式的塔型纪念物。顶部以三院主体建筑薄浮雕的形式慢慢渐显,象征党的革命历程,逐步发出耀眼光芒;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慢慢渐隐,象征随着时代前行,老三院在岁月中慢慢隐去,为新的建筑取代,留下遗址任后人遐思缅怀。


清华丰碑,历久弥新

三院既展现了清华的悠久历史,又记载着清华人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追求真理、英勇斗争的历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建造三院遗址纪念物既是对历史的缅怀,又承载了对今日的期许。从清华建立第一个党支部至现在,已近百载;党员人数也从当时的三人发展至今日的数万人。三院精神不仅没有被历史的厚重所湮没,反而历久弥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105周年校庆贺信中告诫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树立自信、勇于进取,培养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人才,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国家、为民族作出更大贡献。如今,清华已经全面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各类人才层出不穷,科研攻关硕果累累。这便是清华人传承、发扬三院精神的真实写照。

时值“建党百年”与“建校110年”之际,我们重温三院的红色荣光,继承下清华优良的文化传统与光荣革命传统。我们汇聚于此,感受浓浓的“三院精神”,回顾党组织发展路程上的风风雨雨,追忆大师前辈们的点点滴滴,更当不畏艰险,砥砺前行。我们定能继承三院的红色精神,担起属于我们的时代责任。三院会成为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党的光辉也将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更多视频见“清华社科研究生”公众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